社交媒體多了,不代表社交多了;每人都擁有電話了,但通話次數可能比一家人只有一個電話的時候少。科技愈是發達,人愈是容易感到失落、空虛、孤獨。特別是疫情之下,人與人要保持距離。美國外科醫生Dr. Vivek H. Murthy稱孤獨為「日益嚴重的健康流行病」,英國政府及日本政府更先後設立「孤獨與孤立事務大臣」,對付「孤獨病」。孤獨為甚麼那樣可怕?甚麼人會陷入孤獨?要「脫獨」可以怎樣做?
孤獨為甚麼可怕?
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況,人是群居動物,假如人在身體上或情感上,都處於極度孤立孤獨時,會出現一種讓人痛苦不適的感覺。古今社會對付破壞社會秩序人士的懲罰方法,一般都以這個邏輯進行:先是物理上將犯人與普通人隔離,再嚴重的話就單獨隔離。孤獨,會讓人變得脆弱、受壓、空洞、陷入痛苦當中,與抑鬱症、焦慮症等關係亦十分密切。
與一般生理疾病不同,陷入孤獨的人未必願意向別人傾訴,研究指仍然有相當人士對於向別人講及自己心理健康問題感到「羞於啟齒」。美國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與《經濟學人》合作做的研究調查發現,近三成感到孤獨的人士,曾經有傷害自己的念頭。
除了心理健康,孤獨亦會為身體帶來壞影響。不同研究顯示,長期處於孤獨的人,抵抗力會有所下降,簡單如患上感冒,亦會比一般人需要較長時間來復原。此外,研究亦顯示,孤獨會增加早死的機會,其致死風險甚至比肥胖還要高。情緒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影響,比我們想像中大。
甚麼人會陷入孤獨?
甚麼人都有機會陷入孤獨。不要以為外向、開朗健談的人就一定不會孤獨。你眼中外向,懂得體貼關心別人的人,可能正正就是欠一個識得關心自己的人。網路上近年有一個用語「外向孤獨症」,指的就是一班「即使心中憂愁仍然面帶笑容」、「經常安慰開解別人但自己躲起來哭泣」、「對別人情緒敏感」的外向孤獨人士。
此外,獨居、獨生子女、與家人關係欠佳、不擅表達自己、老年人、自尊感較低人士等,都較易陷入孤獨。
要「脫獨」可以怎樣做?
1.學習信任別人
孤獨者其中一個常見出現的感覺是怕打擾到別人,「萬一我向他訴苦,而他其實不想聽?」、「我現在打電話過去會阻到他嗎?」「他會認為我說的是無聊事嗎?」,這種不安及對別人的不信任,往往會令孤獨者收起自己的感覺,不願向人透露。久而久之,自己築起了一道牆,不讓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,即使身處派對中也往往皮笑肉不笑,所有人圍住自己仍然會感到孤獨。
解決方法是學習信任別人,信任與人一起建立的關係,信任別人有了解你的耐性及能力。不是永遠只有你能了解別人,踏入別人的世界,也可以讓人去了解你。
2.適時示弱
不要每樣事都規定自己做到100分,不一定每件事故是自己扛。雖然自己照顧好自己,是我們小時候想聽到的教訓。但有時把自己照顧得太好,往往會令身邊人不小心忽略了自己的情感需要,久而久之漸行漸遠,或是覺得別人不明白自己,產生孤獨感。
所以,遇有事情需要人幫忙的話不一定要硬扛,有不開心可以直接哭出來,讓身邊人記得,你也是有被依賴的需要。
3.建立新的人際關係
如果你的孤獨感是因為無法在現有的社交圈子中找到歸屬感,不妨試試擴大自己的朋友圈,參加興趣班、報讀不同的課程,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