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旅行或看演唱會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兩難題目,要單純用肉眼去看去感受,還是該用電話/相機拍下當刻,好讓日後回味?研究證明,如果你想讓回憶更細緻持久的話,應該放下手機,到底為甚麼?
大腦的記憶力,比電子科技更可靠?
每一次大腦回憶起某件事情,其實都有些微的偏差。相反,如果用手機或相機拍下一個情境/事物,最起碼我每次開來看照片或影片時,事物不會改變。這樣說的話,不是科技更可靠嗎?如果用這個角度去看「記憶」這回事的話,人類當然比不過科技。但我們談的是,當我們經歷事情的時候,專心用肉眼觀賞,還是同時用科技紀錄,會令我們有更深刻的印象,而不是大腦與電腦的比併。
為甚麼拍照會令大腦記憶力變差?
除非你有過目不忘的本領,否則你也會知道,考試前要記住整本書的內容,需要有足夠的注意力。這邊說的注意力,除了是眼睛有沒有好好看清楚書本上的文字,也包括你溫習看書時周遭的環境、聲音、氣味。(所以有些人會一邊溫習一邊加上動作,例如轉筆,在腦中形成記憶,日後做同樣動作時更易回想起溫習的記憶)而拍攝,恰恰會令我們專注在拍攝上而非當下現場上。更多的關注光圈夠不夠、焦距等等,一來減少了我們對事物本身的專注度,同時忽略了現場四圍的環境、氣味、氛圍等等,全部都加大了大腦日後回憶的難度。
美國達特茅斯學院(Dartmouth College)心理學研究學者Emma Templeton做了一項研究,將受測試者分為兩批去遊覽一座教堂,並按要求特地觀察某些細節,例如入口上的天使等等。一批需要按指令拍攝照片,一批單是用肉眼觀賞就可以。一星期後,兩批受測試者被問及相關細節,結果沒有拍照的受測者,對細節記得更清楚。
除了專注力受到干擾,「把記憶外判」亦是另一個原因。
文章開首我們就提到,電腦的記憶力其實比大腦更可靠(在硬碟沒有被弄壞的情況下啦!)每次拍照時,是不是都有種感覺是:我拍下了就記住了,日後有甚麼就開電腦看啊!這樣其實就是一種「把記憶外判」的心態,照片存進電腦幫我記住就好,大腦可以「休息」一下。可是這些「外判記憶」其實是不完全的,你可以靠看照片記得3年前吃過的晚餐,但那頓晚餐的味道,席上談話的內容,都不是那張照片可以幫到你回憶的。
所以,不應該拍照?
這邊不是要完全否決科技的好處,畢竟對很多人來說,照片的影像仍然很珍貴,特別是一些不會再出現的人和事,透過照片,可以彌補很多回憶。可是如果你想更細緻清晰地回憶起,甚至重新感受某些事情的話,或許放下手機,單純用肉眼觀賞,並且全身感受當刻四周的環境,會是更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