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用錯語言與小朋友溝通
健康資訊 熱門

不想被當「耳邊風」 家長要避免這5句無效溝通

有沒有試過越叫小朋友不要做的事,他們越是躍躍想試?明明說了「NO」,他們都當是耳邊風?不是小朋友太頑皮,而是這根本是一個無效溝通。有美國育兒書籍作家列出5個家長經常會對小朋友說的語句,例如「冷靜」、「小心」、「別再哭了」等等,解釋為甚麼這些說話無助溝通,更教導大家應該用其他說話代替。

五大無效溝通對白:

1.「NO!」、「不要!」
無論中外,家長都喜歡對小朋友說「NO」,彷彿一個「NO」字就是機器上的停止按鈕,能夠把小朋友定住一樣。但實情是「NO」字的魔法最多只能維持短時間,長期用「NO」的話,一來小朋友已經適應習慣,不再理會。另一樣,是小朋友根本不知道為甚麼要「NO」。從家長的角度看,小朋友自己拿起一杯水在家快步行,有機會倒瀉水或跌倒,所以要「NO」,但小朋友聽到「NO」後,可能會不明所以,為甚麼自己只是行路都要「NO」?行路是不對的嗎?

正確做法應是向小朋友解釋「如果你拿著水杯,最好就慢慢行,不然會倒瀉水或跌倒」,而非一句「NO」就了事。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做事情,突然有人沒頭沒尾的說句「NO」,你也一定不會是好心情。

2.「冷靜」
如果你自己在生氣的時候,另一半跟你說「不如你冷靜啲先」,相信你只會更激動。其實小朋友也是這樣的情況,而且還加上一個可能,他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冷靜。就算他明白冷靜的意思,你期望一個幾歲小孩可以比大人更成熟的管理好自己情緒,懂得冷靜下來嗎?

正確做法應該是幫助小朋友冷靜,例如帶他出外散步走走,或是用遊戲的方式,跟他一起倒數深呼吸,一起平靜情緒,而不是光說冷靜兩個字了事。

3.「小心呀」
如果你經過公園,有一堆小朋友在玩的話,相信會聽到家長不時都會彈出一句「小心呀!」、「睇住呀」,彷彿說完就有金剛護身一樣。家長愛子女心切當然明白,可是到底應該小心甚麼?「睇住」是睇住甚麼?小朋友能夠明白嗎?小朋友可能只會疑惑,這個地方到底有甚麼不安全?

正確做法應該是說出具體要注意的地方,例如過馬路要小心望清楚有沒有車輛,否則有機會出意外,讓小朋友清楚了解到「小心」的重要性及重點在哪。

4.「不要哭了」、「咪喊啦」
哭是小朋友表達情緒的方法,有時小朋友甚至不知道為甚麼自己會哭,要控制自己不哭亦不容易。當小朋友在家長面前哭,有機會是希望得到安慰或聆聽,如果家長只是一味要求小孩子不哭,有機會令小朋友感到不被重視或不被了解,日後即使有心事,亦不願跟父母分享。

正確做法應該是先了解為甚麼小朋友會哭,是不是遇到甚麼傷心的事?同時告訴小朋友哭是沒有問題的,表達情緒沒有問題。可以的話,能夠給小朋友一個擁抱更好。

5.「我來做吧」、「等我嚟」
不少家長都會「忍唔住」出手幫小朋友完成事情,附加一句「讓我來做吧/等我嚟啦」,其實這分明跟小朋友說,「你是不行的」。事實上,小朋友做事雖然未必有成年人般快或準確,以掃地為例,可能花上一個小時仍然未掃好。但如果直接代替他完成的話,其實是剝奪了他學習的機會,同時打擊了他的自信及日後學習的動力。
正確做法應該是跟小朋友說,有疑難可以隨時找你們幫忙,又或是詢問是否需要示範,將主動權給予孩子。亦可以讓他們明白到,有困難可以隨時找父母或身邊人求助。

(Visited 31 times, 1 visits tod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