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小時候食薯片或煎炸食物時,都聽過父母說「食得熱氣嘢多會生飛滋」,但其實醫學上對於為何會生飛滋並未有定論。至於坊間流傳不同「對付飛滋」的方法,又是否真的有效?
一般人每年大約會生兩至四次飛滋,正常情況下會在一至兩星期內自癒,如果超過三星期以上都未自癒,又或是一粒飛滋未好,另一粒飛滋就「急不及待」出來的話,就可能要去檢查清楚,是不是其他疾病。於西醫角度,造成飛滋的原因未明,但有以下幾種可能性:
1.口部創傷
例如進食時咬到,或是被硬物刺傷口腔,形成傷口後出現飛滋。
2.內分泌失調
女士們在月經或懷孕期間,有機會較容易因為荷爾蒙分泌有變化而生飛滋。
3.精神壓力過大
如果壓力過大,出現焦慮,甚至失眠的情況,有較大機會生飛滋。
4.免疫系統失調
免疫力過低或是免疫系統失調時,有機會會破壞自身正常的身體組織,令口腔出現潰瘍,生飛滋。
5.缺乏營養素
如果身體缺乏維他B、葉酸、鐵質、鋅等營養,有機會誘發飛滋。
除了上面幾個原因之外,假如你有牙齒問題的話,亦有機會因為配戴不合適的牙套或假牙,而出現飛滋。雖然大部分飛滋會自癒,但稍為碰到都令人異常痛楚確是苦惱。不少人一生飛滋,就出動鹽水、漱口水、塗藥,究竟是否真的有用?
1.鹽水
鹽水的確有殺菌的作用,但過濃的鹽水有機會過分刺激傷口,造成反效果,建議用淡鹽水緩解痛楚即可。千萬不要直接用鹽磨擦飛滋,這樣有機會令傷口發炎。
2.漱口水
用含有氯已定(Chlorhexidine)的殺菌漱口水可以幫助加速傷口癒合,但切記不要連續使用多過兩星期,以免出現口乾、味覺改變等副作用。
3.食奇異果
網上流傳多吃奇異果可治飛滋,雖然奇異果富含維他命C,的確可以幫助傷口癒合,但要吃多少個才能幫助對付飛滋?成效是多少?尚未有甚麼證實。
如果想緩解生飛滋時的痛楚,最好又最簡單的方法,其實就是戒口,避免再進一步刺激到口腔潰瘍的地方。但千萬不要用油精直接刺激傷口,以免加劇潰瘍程度。